新能源汽车
新能源汽车要在创新中走出利益束缚的怪圈
2011-09-06 22:29  点击:1518

新能源汽车既然是一项新生事物,难免有很多看不清楚的地方。但是,并没有影响投资者的热情和汽车厂商的冲动。作为国家“十二五”重点培育发展的战略性新兴产业之一,新能源汽车已经足足吸引了地方政府大力培育新经济增长点的浓厚兴趣。

当前,不少地方正在角力推动低速电动车发展,试图上升到国家新能源汽车发展战略;也有一些地方大量囤积土地,高标准规划所谓的“新能源汽车产业园区”……

一场新能源汽车“运动”正在吐火如图地在各地兴起,一场投资过剩的争论也再次敲响警钟!回过头来,我们不得不再次强调指出:发展新能源汽车要有战略高度、全局高度、长远的视角,不能只看到眼前,更不能被利益群体所左右。

       至于低速电动汽车厂家的苦衷和地方政府急切的心情,我们表示理解。不过,我们应该更清晰地认识到新能源汽车的实质,不仅仅是能源方案的简单替代和重要部件的简单组合,而应该看清产业发展的方向。尽管,新能源汽车已经发展几十年了,到目前为止,还远远不能产业化,关键在于没有取得重大技术突破和创新。

新能源汽车既要遵循传统汽车的基本规则,同时又要摆脱传统汽车的约束。目前,基本上每一家汽车厂家都涉足了新能源汽车,仿佛大家还在利用传统汽车的生产模式来思考新能源汽车的未来发展,总是简单的小打小闹,将电池、电机和电控三大件组合起来,电池的能量密度、安全性、里程如何提高。

我们认为,新能源汽车应该是一场深刻的技术革命,是对传统汽车的颠覆。我们一直认为,新能源汽车的生命力在于创新,原始创新,而不仅仅是集成创新。集成创新的东西只可能是暂时性,阶段性的成果。

       有人形容当前的新能源汽车是在“烧钱”,这话一点不假。不仅国家投入了大量的研发经费和配套经费支持,地方政府也没有少投入,不少企业更是全力以赴。

但是,回过头来看,我国新能源汽车还是走了不少弯路。过去的“十城千辆”,一下子由10个城市扩充至28个城市,还有不少城市在排队加入。从试点的情况来看,地方政府并不是想象中那么积极,不少城市买了两三辆新能源公交车在城里跑做做样子。原因在于目前并没有技术成熟的新能源汽车上市,即使披上新能源汽车外衣的汽车,价格也十分高昂,让地方政府望而却步。每年数十亿的科研经费也像撒胡椒面一样四处分散


          随着相关扶持政策的密集出台,作为战略性新兴产业之一的新能源汽车近段时间已然呈现“爆发式”增长。而这一过程中,25个示范推广试点城市的功劳不容小觑。

     日前,国家发改委主任张平代表国务院做“国务院关于今年以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的报告”时指出,前7个月,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势头良好,新能源汽车推广使用试点示范力度加大。

      据工信部最新公布的数据显示,截至今年7月20日,25个试点城市节能与新能源汽车总保有量1万余辆。而本报记者在翻阅刚刚从各地新能源汽车推广主管部门获得的独家资料时发现,截至日前,已有多个示范城市的新能源汽车保有量超过1000辆,其中深圳市达到3112辆。

     正是为了展示各示范城市取得的良好成果,本报推出了“2011节能与新能源示范城市发展指数调查”。其宗旨之一就是通过权威调查统计来全方位展示这些发展成果,并希望以此作为下一阶段推动我国新能源与节能汽车的动力之一。(详见上表) 

       业内人士告诉记者,在国家科技、产业和财政支持下,中国新能源汽车已经进入了良性发展新阶段。“尤为重要的是电动汽车规模化的应用,带动了产品成本的下降,最为关键的动力电池价格大幅降低,锂电池市场价格已经由示范前期的7~8元每瓦/时,降低到低于3元每瓦/时。”

     “十二五”期间,新能源汽车示范推广工作有望继续深入推进。近期有关部门表示,未来5年各示范城市要高度重视示范推广目标的实现,细化任务分解,层层落实。同时要积极探索新型商业模式,加快基础设施建设,打破地方保护,拓展新能源汽车应用与补贴领域,确保各城市示范推广任务的落实和全国示范推广总体目标的实现。

 

发表评论
0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