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业动态
“仰融+董小姐”倾力布局 快充型电源启动加速模式
2016-12-13 11:01  点击:315

   与其说回归汽车界,不如说低调离开汽车行业的前华晨汽车掌门人仰融,一直在关注并积极布局着新能源汽车。

  依稀记得2014年8月29日,仰融掌舵的香港上市公司–正道集团发布公告,转让集团旗下全资子公司浙江佳贝思绿色能源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佳贝思”)75%的股权的消息。而就在12月3日,香港正道集团旗下HK Battery Technology公司宣布,将与安徽天康(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正式签署中外合资经营合同,成立“安徽天康正道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向国内完整引进美国的世界一流的钛酸锂电池技术和生产工艺,服务国内快速发展的新能源汽车产业,为新能源汽车企业提供安全、高效、优质、长寿的动力电池产品。

  根据正道集团公告,合资公司注册资本为人民币3.6亿元(相当于约4.05亿港元),其中安徽天康集团将出资注册资本的75%,金额为人民币2.7亿元(相当于约3.04亿港元);HKBT将出资注册资本的25%,金额为人民币9000万元(相当于约1.01亿港元)。

  与此同时,就在今日,一则“董小姐坚持造车”的消息再度被我们证实。“虽然格力电器收购珠海银隆宣布暂停,但董明珠已于2016年10月18日卸任珠海格力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董事、法定代表人职务,仅担任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总裁。后续再针对快充型电源及新能源汽车整车制造投资的思路应该不会改变!这完全符合董总行事的一贯风格。”一位来自格力集团的内部人士,在接受采访时表示。

  另有消息表示,本月15日,珠海银隆将在人民大会堂宣布最新的企业投融资计划。

  市场切入点

  在我们看来,与目前业界通用的锂离子电池,成本虽然在持续下探、能量密度也在逐步提升,但是易燃易爆这一与生俱来的缺陷是其应用于汽车特别是公交车、乘用车最大的隐患。三元电池体现的尤为突出。与此同时,这类动力电池充电速度慢,循环寿命短,直接导致此类产品应用受到局限,车辆残值极低。

  显然,无论是正道与天康集团的强强联合,还是珠海银隆的强势回归,针对电池新技术路线的探索,都成为了资本市场和产业界持续关注的热点。而对于车用的动力电源而言:

  安全性:试验中即便将电池单体用铁钉穿刺,甚至将电池包在烈火中烧烤5分钟之久,也不能出现安全问题,且电压稳定还能正常工作。这就从根本上保证了新能源车辆行车过程中的安全,杜绝发生车毁人亡的惨剧。

  快充:可满足10C条件下的充放电。这样新能源车辆就可以减少单车电池配备数量。这一方面降低了新能源车辆的成本,另一方面可以最大化节约使用日渐稀缺的电池原材料资源。

  长寿命:在100%DOD充放电状况下,循环寿命超过10,000次。满足汽车使用。

  因此,在第一批(2009年起)车用动力电池已逐步毗邻报废和淘汰的当下,8年全生命周期的验证,已充分暴露了诸多问题。对于过往一直探索超级电容或快充型电源的业界人士而言,这时可能是最有发言权的。

  政策庇佑

  就在近日,我们率先在全行业披露了新能源汽车最新补贴政策的会签稿。尤其针对客车应用,有关快充电池的政策趋势已暴露无遗。

董明珠,新能源汽车,珠海银隆,快充型电源

  我们认为,基于上述政策考虑,针对电池充放电性能、循环寿命、安全性能的综合要求,将被再度提上日程,更何况是业界公认且不可违背的综合要求。因此,产业界针对相关技术和产品的布局,也自然是情理之中的事。

  联盟推进

  在快充电源的背后,是以超级电容为应用车辆的崛起。

  客车市场的王牌老大–宇通客车,至今都在标榜的混合动力睿控系统中,采用“电池&电容+双向DCDC”的系统解决方案,以求通过超级电容,一定程度解决动力电池的短板;

  而在乘用车市场中,对于降低油耗,实现节能减排,满足企业平均燃油消耗指标限值规定的内在需求已不可避免。基于此,各大车企已就48V微混动力系统、乃至ISG或双离合的深混动力系统展开了布局。而与之相匹配的电源产品,无疑是启停的,加速的,快充的,长寿命的……

  在这样的背景下,由工信部、中国电子工业标准化技术协会牵头成立的中国超级电容产业联盟(简称“联盟”)应运而生!作为该联盟的战略合作单位,我们也将在推广超级电容及快充型电源产品从工业级产品到车用电源的进程中发挥作用。

  本联盟由中国工程院杨裕生院士担任理事长。12月17日(本周六),在北京汽车博物馆一层多功能报告厅,也将召开联盟成立大会暨超级电容碳材料研讨会。届时,除杨裕生院士本人外,中国人民解放军防化研究院–军用化学电源中心主任曹高萍、科技部863计划电动汽车重大项目总体专家组动力电池责任专家肖成伟等都将出席活动。

  本联盟将以推动超级电容及快充型电源产品在新能源汽车的相关应用为己任,共同构建并制定符合国情的产品研发体系和技术路线,推动标准化建设。

发表评论
0评